湖北日报讯 文/图 记者 李保林
■人物简介
董玉霞,女,生于1961年11月,十一届省政协委员,湖北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理事长。
■访谈实录
一身职业装束,透露着干练与精明,眼神却又是柔和慈善的。初见董玉霞,很诧异两者在她身上和谐的统一。
采访起初进展的并不怎么顺利,她一再说“个人真的没有什么好宣传的,只是做了一点该做的事情。”可当谈到慈善,她的话明显多起来。昨日,她说,将在两会上,继续就慈善事业的发展鼓与呼。
“由于没有专门的慈善物资集散地,我们在慈善物资接收、储存、运输、废旧物资再利用等方面存在很多障碍,严重制约了慈善救助工作的开展。”董玉霞建议,建设慈善物资园。
她说,我省有贫困人口819.6万人,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。但另一方面,受慈善物资接受渠道少、捐助不便利的制约,很多有捐赠意愿的家庭,不得不把一些剩余物资闲置在家里或当作废物扔掉。
她估算,仅以武汉为例,常住近300万户家庭,平均每个家庭每年捐助3件旧衣物、旧家具、旧家电,武汉一年就可接受慈善物资近1000万件。“武汉要建国家中心城市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,通过建设慈善物资园,实现更专业、更快速、更高效地对弱势群体的救助,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美誉度,更符合‘两型社会’建设要求。”她说。
她进而建议,在武汉市各社区建立慈善物资接收站,方便广大市民捐赠慈善物资,献爱心,将社会上大量的闲散物资变成人间的关爱和温暖。
其实,在慈善的道路上,董玉霞已行走日久。
2008年4月,她出资创办了我省唯一一家非营利公益民办单位——湖北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。
创建之初,中心没有资金,她出资50万元用于注册开办费;没有办公场所,她腾出家里的两套房子办公;没有车辆,她把私家车作为工作用车;没有仓库,她又腾出车库和4间储藏间。人累病了,住进了医院,她就在病房里召开筹备会议。“我那时只有一个念头:让更多的人规范、合法地参与慈善,享受慈善!”
而今,阳光慈善物资中心已举办各项捐赠活动100多次。向福利院、孤老院赠送物资,为鄂西、川藏贫困地区捐衣赠款,资助孤儿、孤老、贫困学生、残疾人、重病患者……累计捐赠总额上千万元,衣物及救助物资数百吨,受益弱势群众数十万人。
对于记者的赞叹,她却淡淡地说:“我只不过是带着感恩的心,做了点实在的事。”
■议政语录
“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公益慈善是对城市化建设中政府社会管理的有益补充。”“党的十八大提出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,支持发展慈善事业’。我省也多次提出,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,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、更有尊严。我建议,建设慈善物资园,推动慈善事业走实业化发展道路。”